香港服务器

5個著名旅遊景點居然會「發聲」?巨石陣有特殊音質如現代劇院

古希臘數學家畢達哥拉斯(Pythagoras)對建築聲學有著非常詩意的詮釋:「在弦線哼唱中,有幾何;在星球間距中,有音樂。」(There is geometry in the humming of the strings. There is music in the spacing of the spheres.)

說到和建築的關係,聲音多被視為是「負面」的存在,如交通噪音、街坊喧鬧等。所謂的負面印象,都是人們貼上的標籤。一些建築師著重於建築結構上的阻隔功能,以求遮蔽這些被視為多餘的噪音。可是,極端不自然的寂靜無聲空間,反而對健康無益。既然無法長時間捂住耳朵,那就只好學習與周遭的聲音共處。許多建築師和藝術家都開始思考,該如何將聲音更「正面」地運用在建築上。

要深度感受一個空間的經驗值,其實是建立在光影、溫度、移動、聲音等非視覺所能概括的條件上。在聲學空間(Acoustic space)裡,聲音是形塑空間感的主要力量之一。一個或數個聲源所創造出的聲響空間(Sonic space)中,會包含許多聲音單元(Sonic elements),環繞於聆聽者周遭。

以下5個旅遊景點,都是會發聲的建築物,讓你近距離感受聲學空間的震撼。(點圖放大閱讀)▼▼▼

+33

英國:巨石陣

石頭居然能像樂器般一樣發出類似鋼琴的音調,真是太神奇了!

英格蘭南部的巨石陣(Stonehenge),建於西元前3100年,距今已經有5000年歷史,是英國最著名的史前建築遺蹟。至今,它的建造起因和方法仍是個不解之謎,有傳說是巫師或外星人建造,也有人稱是50年代英國用起重機建造的,各種說法眾說紛紜,讓巨石陣披上神秘的色彩。就是這個謎,讓許多人慕名而來聽石頭發聲。

巨石陣是個非封閉的建築,幾十塊直立的巨石排成幾個完整的同心圓,最高的石塊足足有9公尺,重達22公噸,更有重達7公噸的巨石橫架在兩根豎起的石塊上。巨石朝內的一面經過精細切削,呈現平滑的略凸表面,對反射高頻聲音非常理想,回聲會在1.2秒後才消失,就像現代的劇院。

巨石陣的青石(bluestones)具有特殊的音質,敲擊時每一塊岩石都會發出不同的音調。這就解釋了石頭發聲的原理。

最近,神秘的巨石陣被索爾福德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3D列印,縮小為1/12比例的模型,發現其構造具有連貫的心理聲學(psychoacoustics)標準。根據聲學工程教授特雷弗考克斯(Trevor Cox)的說法,這是特殊的聲音,而非常規的聽覺範圍也進一步擴大了聲音的音色。

冰島:TVISONGUR

在冰島東部小鎮塞瑟伊迪斯爪杜爾(Seydisfjordur)的半山腰上,徒步穿越礫石路徑後,你就會抵達一個偏遠但壯觀的峽灣,而那裡就佇立著一個大自然的音樂廳Tvisongur,伴隨著峽灣的壯麗景色,幾乎讓人窒息。

這座音樂廳說準一點是一座聲音雕塑,由德國藝術家Lukas Khnes操刀,在2012年完成。看起來只是一座像相互連接的普通混凝土圓頂冰屋,由5個不同大小的圓頂相連組成,高度從2公尺到4公尺不等,占地面積為30平方公尺。

神奇的是,每個圓頂對應冰島民族音樂中五音和聲的形象化表現,就算你在任何一個圓頂內部唱歌或者哼唱,都會讓聲音變得更加清晰和立體。當你從圓頂移動到另一個圓頂時,聲音也會隨之發生微妙的變化。

很多歌詠隊、愛唱歌、愛音樂的人,都紛紛在Tvisongur留下自己盪氣迴腸的歌聲。

蘇格蘭:漢密爾頓陵墓

陵墓不只是和盜墓的故事掛鉤,蘇格蘭著名的漢密爾頓陵墓(Hamilton Mausoleum),特有的回音角(whispering corner),讓不少獨立音樂人前往朝聖。

距離格拉斯哥(Glasgow)不遠處,在漢密爾頓低地公園,豁見一座造型古老怪異的建築物,羅馬風格半球形的圓頂鑲砌體結構,總高度約37公尺。从1842年起,這是第十代漢密爾頓公爵和家人安葬的地方。

毫無疑問,亞歷山大漢密爾頓(Alexander Hamilton)是漢密爾頓公爵裡較為特立獨行的一位。他以花花公子的生活方式而聞名,同時也是一位熱情的藝術收藏家,對古埃及的木乃伊有一種特殊的迷戀。這也就說明了他死後決定進行防腐處理的原因之一。

這個孤立宏偉的陵墓,有一個引人入勝的回音角,把銅門關上時,內部的建築物會迴蕩著持久回聲長達15秒,還一度獲得了健力士世界紀錄「人造結構中最長的回聲」。近年來,特雷弗考克斯教授製造出持續112秒的手槍射擊混響,打破了它的紀錄。

【延伸閱讀】(點擊放大瀏覽)▼▼▼

+96

伊朗:阿里卡普宮

阿里卡普宮内相同的空心形狀,不只是裝飾那麼簡單,而是會吸收由演奏者和音樂家的旋律產生的回聲,自然地體現了音色的純度。

在伊瑪目廣場西側的阿里卡普宮建於17 世紀初。Ali Qapu一字解作「阿里之門」,是進入旁邊宮廷建築的地方,它亦是君主接見、招待外國使節的地方。宮殿共有6層,其中由 18 條木柱支撐的觀景陽臺,是欣賞整個伊瑪目廣場的最佳位置,古代的君主和客人們都會在此陽臺上觀賞重要的儀式和運動競賽。

除了牆上的各式浮雕和壁畫,不要忘記沿著樓梯走上頂樓的演奏廳,樓梯特別陡峭,但爬上去還是值得的。牆上各種瓶瓶罐罐的花紋圖案,一孔孔的構造很奇特,除了是為演奏廳添置獨特的裝飾,還可以起到擴音和改善音效的作用,被稱作國王的KTV房。

另一個有意思的是,一進阿里卡普宮大門的地方,有一個正方的小廳,類似回音壁。站在互為對角線的地方小聲說話,另一方就能聽得很清楚。儘管它的內部很大,格子狀的格柵似乎奇跡般地偏轉了外部噪音。

欣賞了宮殿設計的幾何之美,就好好感受充滿啟發性的聲音體驗。

克羅地亞:海風琴

從外觀上來看,海風琴(Sea-Organ,也叫Morske Orgulje)只有一些建在海邊上的石階,除了海浪退潮和漲潮,似乎再也沒有什麼特別之處。其實,當風吹著海浪拍打過來、潮水漲起之時,仔細聆聽,你就會聽到有樂章在耳邊飛揚。

海風琴坐落在克羅地亞歷史名城扎達爾(Zadar)的海岸,頗受遠道而來的遊客及當地居民的歡迎。在二戰時期,整個扎達爾遭到摧殘,直到戰後重建,才建立起了一條長長的海岸線,而海風琴則在2005年才完工並對外開放。

此項目是由克羅地亞建築師 Nikola Basic 設計。原來,這些總長超過70公尺石階下暗藏著35個大型風琴管,7組石階分別代表7個音階。為了追求卓越的音質,Basic還邀得Vladimir Androcec教授擔任海洋水力學顧問。而風琴管則是由著名的管風琴藝術工作室Goran Jezina製作,並由Ivica Stamac教授調校。

每當海風或潮汐灌入石階上的孔縫中,就會沿著導管流向共鳴管形成氣壓變化,美妙的樂聲也隨之產生。這借助於風和海浪的自然之手演奏的風琴充滿隨機性,與風聲、海浪聲交織成一首首迷人的自然樂章。

【延伸閱讀】(點擊放大瀏覽)▼▼▼

+29

【延伸閱讀】(點擊放大瀏覽)▼▼▼

+42

【本文獲「」授權轉載。】

[香港服务器网图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]